7月6日,福清市特殊教育学校,190多名孩子等来了一群特殊的哥哥姐姐——太阳成集团tyc539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。
连续八年,这支队伍心系这群特殊孩子,为他们送去课程、陪伴和关爱。这一次,2名指导老师、28名大学生为孩子们带来了最新的课程,他们用10天时间,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暑假。
而这并非只是一支简单的大学生支教队。以“匠心筑梦”为名,这支公益创业团队,通过志愿服务、爱心帮扶,和特教学校共同开发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,搭建技能职业培训就业平台。他们所做的一切,只为帮特殊孩子撑起一片天。
瞄准需求,帮助特殊孩子掌握生存技能
位于福清市苍霞村后山的福清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5年,是福清市唯一一所公立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,招收聋哑、智障、自闭症、脑瘫、肢残等适龄少年儿童入学。
福清人张炎琳,是太阳成集团tyc539教师。2012年夏天,他组织一支学生队伍,赴福清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支教活动。
起初,支教队伍作为学校教学力量的补充,主要为孩子们开设“第三课堂”,开阔他们的眼界。渐渐地,支教队开始将重点调整为职业教育。
“我国特殊群体一直面临就业压力,他们受教育水平较低,就业选择面窄,很多孩子毕业即失业。”张炎琳说,解决孩子们在社会立足的问题,成为学校与家长的迫切需要。
尊重需要,开发潜力,对接资源,成为这支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方向。为此,志愿队一方面协助福清特教学校开设职业课程,引进师资,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技能;另一方面则广泛对接资源,与企业合作,为孩子们寻找就业出路。
“特殊教育,以特殊儿童离校后融入社会并自理生活为主。我们帮助学校在基础课程中合理穿插职业课程,让特殊孩子在校期间具备一定的手工艺制作技能,并通过职业情景模拟,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,缩短他们在离校后适应职业岗位的时间。”张炎琳说。
据张炎琳介绍,志愿队为每个特殊孩子建立了职业培养档案。志愿队员除保证课程的完成质量,还需观察特殊儿童在相关课程中表现情况,考察学生特长,对哪方面的手工艺制作具有相当的潜力,在档案中进行如实记录。
按照规划,低年级(1~3年级)从自我服务、劳动入手,加强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和意识的早期干预;中年级(4~6年级)从兴趣挖掘入手,实现小学阶段职业技术渗透,完成对兴趣培养发展到志向培养目标;高年级(7~9年级)从社会需要入手,开展职业教育。
联合企业,创造更广阔的就业空间
福清融特石艺厂,是一家经营各类石雕工艺品的企业。其工厂位于福清市特殊教育学校内,是学校的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基地,为聋哑学生提供岗前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。
“聋哑孩子在石雕方面好像更有天赋,他们因不受外界因素干扰,比正常人更专注,能够胜任细致型工作,我们认为,石雕会是一个不错的就业渠道。”张炎琳说,为此,志愿队与福清特教学校、福清融特石艺厂签订三方协议,三方努力,让企业能够成为孩子们毕业后的稳定就业渠道。
为了拓展石艺厂的发展空间,志愿队开展了调研。这个集金融、市场营销、财务管理、信息管理、电子商务、国际贸易、物流管理等多专业本、硕学生组成的团队,成为企业的智库。
“我们发现福清融特石艺厂的网站建设依旧停留在初级阶段,对于石艺厂的介绍寥寥无几,石艺厂中的产品也未展现在网站中。”张炎琳介绍,“为此,我们开始重新建设企业运营推广网站、网店等电商平台,为企业打造了一个手工艺品展销的载体。我们还借助微博、微信等平台,为产品做宣传。”
线上营销、线下销售、政府合作、高校路演、爱心义卖,在大学生们的努力下,福清融特石艺厂始终保持盈利增长。据统计,石艺厂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最高可达8500元以上,普通的技术员工收入平均在4500~6500元左右。这个收入水平,足够解决聋哑学生的生计问题。
2018年5月,团队整合资源,以“福清市融特残疾人辅助性职业培训中心”取得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。在张炎琳看来,这让志愿队施展拳脚的空间更大了。
如今,福清特教学校里石雕工艺厂孵化基地有雕刻、美工、设计等专业人员(聋哑人)26人。“石雕厂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带来了可观的就业前景,我们新建的花卉基地现已建成并即将投入运营,未来,花卉盆景、绿化养护将成为特殊孩子们的新技能,智障和自闭症学生毕业后,也将有收入渠道。”张炎琳说。
这样的帮扶模式,无疑可供特殊教育学校借鉴。然而,这些学校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,成为制约。张炎琳表示,自己的团队将尝试走出去,成为更多特教学校的辅助。他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,共同为特殊孩子在社会立足助力。
福建日报:http://fjrb.fjsen.com/fjrb/html/2019-08/01/content_1200841.htm?div=-1&tdsourcetag=s_pcqq_aiomsg